西土门韩信庙遗址
“鹿泉八大景”中有“残碑剥落遗韩庙”的诗句,并将韩信祠遗址前数以百计的历代文人墨客和官吏留下的,歌颂韩信的碑刻作为古代鹿泉的八大景之一。
《获鹿县志》“古迹篇”记载,“韩信寨在县西七里,与莲花山相连。”“韩信庙坐落在西土门村村西、西阁楼的南侧在县城西五里。”可见韩信寨与韩信庙并非同指一处。韩信庙始建于唐宋。“县志”记录了历代县令重修韩信庙的年代,明成化八年知县刘浚生重修;隆庆辛末年间兵备道李幼滋重修;清乾隆元年知县韩国瓒重修;同治四年知县刘嘉祥重修,尚有民间人士自发维护修建,不再赘述。庙址有一亩大小,正殿三间,殿中塑韩信泥像,石柱上刻有正楷体楹联:上联为“汉庭有冤狱,泜水想英风。”下联“生死一知己,存亡两妇人”上联中的“泜水”指“泜水河”,在我市城南张庄南面。下联中“生死一知己指汉相萧何,其月下追韩信成就汉代大业,后韩信被杀也与萧何有关,即所谓: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”。“生死两妇人”一是指韩信少年时遇漂母赊饭,救死复生,而后又被吕后妇人所杀,此联确系文人强手所撰,两行文字几乎概括了韩信一生,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。它也证实了鹿泉历史上文人的众多和文化底蕴的丰厚……
可惜的是,十年浩劫和修建引岗渠时,韩信庙前的“剥落残碑”多数已砌在土门村西的“引岗渡槽”之中,甚至成为村民房基的基石,实在令人痛心和惋惜!韩信庙址也被苹果园所占,今已夷为平地……
好在,尚有一些文物犹存。在西土门村中的井亭墙上镶有两块石碑,一是明代太原知府孙化龙歌颂韩信的《题淮阴侯十绝》诗碑,一是陈继祖的诗碑。
此外,在获鹿古城威远门瓮城内还有一座韩信祠,此祠庙也随着瓮城的拆除而荡然无存了。其中有一块宋代宰相韩琦题诗的石碑,上刻“淮阴侯祠”诗一首,诗曰:
“破赵降燕汉业成,兔亡良犬日图烹,
家僮上变安知实,史笔加诬贵有名。
公盖一时诚不灭,恨埋千古欲谁明,
荒祠尚枕陉间道,涧水空传哽咽声。”
此碑我市文物保管所四处查找,只找到石碑一角,仅存行书文字三个,其他部分据传已砌民房房基之中。只有韩信祠前一六角石头香柱,现存文保所。
据考证,韩信祠庙在全国仅有四处,其中江苏淮阴韩信的家乡及山西省的霍县各一处;剩下的就是我市西土门村西和威远门外瓮城内的两处祠庙了。
历史上以书诗歌颂土门关和韩信的名人数不胜数,主要有以下几位:
韩羽:唐代诗人,大历十才子之一。
韩琦:北宋才子,三朝重臣,官至宰相。
刘因:宋末理学家。
乔宇:明世宗时任吏部尚书、太子太保。
孙化龙:明朝万历进士,官至太原知府。
韩信一生足智多某、英勇善战、战功卓著,成就汉业功不可没。但他一生所打的最漂亮的战役当属“背水之战”它被许多军事战略家誉为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“千古绝唱”。又因为我市的“土门关”一带是“背水一战”的古战场遗址,所以,建在土门古道上的韩信庙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、军事和文化研究价值,也是最值得开发和重建的文化旅游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