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概览 > 文化 > 历史名人

崔应麒与高山流水石

2018-11-26    来源:鹿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打印

 崔应麒,字献可,获鹿人,幼与高邑赵南星同学恒山讲堂。隆庆五年中进士,历任五台、潍县、汲县的知县,颇著官声。

 后迁户部主事,历郞中,出知济南,再迁河南按察副使。当时汝洛地区弄饥荒,饥民聚集为盗,崔应麒到任后练兵饬备,放赈救民,开凿汝水灌盐卤地,获得数千顷良田,当地民众感其恩德,在汝水渠上修建了生祠。再进四川右布政使。当时播州地区(今贵州遵义市)初定,杨应龙遗党吴洪暗暗勾结安疆臣(彝族土司),聚众数千人为乱,总督王象乾急请崔应麒商议对策,崔应麒“单骑往驰檄谕之”, 暴乱很快得到平息。

督府举荐崔应麒升任左布政使,管遵义道事。崔应麒一到任,就主持筑城堡、建驿舍、立学校、置屯田,移视险要,遍访百姓,不幸为瘴毒所侵,几乎不能动。后又以右副都御使任陕西巡抚。那时矿税为害人民,“秦税甲天下”,崔应麒到任后,立即赈饥罢税,允减三分之一,使百姓得以安宁;修缮工事,加强战备,逐步赢得边事安定。后升任兵部右侍郎,又因平播州的军功进一级。不久,因瘴毒病发告归获鹿老家,四年后病死。

      崔应麒沉默廉直,义所当为则不避劳怨。任潍县县令时,因为宽待拖欠赋税钱粮的百姓,被朝廷罚俸三年,以至靠赊卖家产养活自家;清理藩镇侵占的田地给百姓耕种,被推官弹劾也不屈服;浔阳关差役横行霸道,原来的官员不敢得罪,他上任伊始就斥退了一百多人。崔应麒用兵有谋略,每次出战必能获胜。回老家的时候,没有一点儿倨傲神色,刚进村子就下了车,见了老人赶忙上前躬身问好。一次拜访友人,村中妇女孩子在路旁迎候,认为崔巡抚一定是车马喧哗、非常显赫的。不一会,一位头戴角巾、身穿布衣的老人驾着牛车走了过来。有认识的说,这个人就是崔巡抚。人们赞叹崔巡抚真俭朴啊。

      过去获鹿城向阳街有为纪念崔应麒所立的“恩荣三代坊”。泰山经石峪西侧,有崔应麒草书的七言律诗《题晒经石水帘》,刻于万历十九年。

附:崔应麒《题晒经石水帘》

晒经石上水帘泉,

谁挽银河落半天。

新月控钩朝挂玉,

长风吹浪暮疑烟。

梵音溅沫乾还湿,

曲涧流云断复连。

选胜具觞恣幽赏,

题诗愧乏笔如椽。

意译:
晒经石上水帘一般流淌着甘泉,
是谁人手挽银河停留在了半天。
清晨的新月好似吴钩悬挂脂玉,,
傍晚的远风吹来浪花疑若轻烟。
梵音声中飞溅的水沫干了又湿,
迂曲山涧流动的雾霭似断还连。
选择这胜景备好美酒恣意观赏,
欲题诗留念惭愧缺乏巨笔如椽。

“这是一首七言律诗,刻在经石峪西侧的巨石上。经石之北,有大石横亘,下有崖隙,旧时溪水自短崖下泻,点缀如珠,故称水帘。该诗一气呵成,其水帘、幽谷、铭刻相映争辉,如行云流水,似龙飞凤舞,为泰山增辉加色。”


      相传此地乃俞伯牙和钟子期弹琴知音之地,崔应麒草书诗词摩刻于万历十九年